長耳跳鼠的品種介紹
長耳跳鼠被稱為“沙漠中的米老鼠”,喜歡夜間活動,前肢短小和普通的米老鼠一樣,后肢細長是身體的約兩倍,目前已列為全球100最瀕危滅絕物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等級為瀕危(EN)。2011年5月1日,新疆吐魯番火焰山景區工作人員在火焰山下發現一只長耳跳鼠。
中文學名:長耳跳鼠
拉丁學名:euchoreutes naso
二名法:Euchoreutes naso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哺乳綱 Mammalia
亞 綱:真獸亞綱
目:嚙齒目 Rodentia
亞 目:鼠形亞目
科:跳鼠科 Dipodidae
亞 科:長耳跳鼠亞科
屬:長耳跳鼠屬
種:長耳跳鼠
分布區域:內蒙古西部、甘肅北部、青海的柴達木盆地以及新疆的東部和南部保護狀況瀕危
長耳跳鼠的外形特點
長耳跳鼠形態比較特殊,可獨自構成一亞科。 與其它跳鼠相比,長耳跳鼠吻尖,眼小而耳朵極大,幾乎有頭長的一半,是耳朵比例最大的動物。雙腿似袋鼠,與身體不成比例。常被描述為“沙漠中的米老鼠”。
體長8~10.5厘米,尾長15~19厘米,尾端具尾穗;與其他跳鼠相比,吻尖,眼小,耳極大,長3.8~4.7厘米,占體長的40~50%,后足5趾。
長耳跳鼠的生活習性
長耳跳鼠大多喜歡在夜間活動,而白天則會待在地下的洞穴里。由于居住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長耳跳鼠的生存已受到極大的挑戰,長耳跳鼠已經被國際自然保護聯合會列為瀕危物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