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陳老板變成‘陳瘋子’,曾經的百萬富商有想過自己在某一天會因為救助流浪動物而面臨連五元錢都掏不出的尷尬窘境嗎?”
陳明才,一個熱心公益與救助的動保人士。重慶市小動物保護協會會長,是他現在的對外身份。上過電視,也登過報紙,頻繁在媒體前的曝光,只因三個字:“陳會長”。他的事跡很多,但無一例外都是講述他與流浪貓狗之間的愛與救贖。
倘若回到20年前,你可能得喊他一聲“陳老板”,而不是“陳會長”。畢竟,在上個世紀,能夠年入百萬的創業者在當地還是寥寥無幾的,走哪兒可都是受人追捧的香餑餑。
只是這樣一個曾經叱咤商圈的風云人物,卻在事業發展順風順水之際一度選擇放棄自己的從商之路,做起動物保護與救助工作,這一點,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甚至他生意場上的那些朋友,也都覺得他著了魔,“辛辛苦苦掙來的錢全部砸在這上面,是瘋了嗎”?
“我沒瘋。”
1
昔日風光的百萬富翁甘愿為流浪動物傾盡所有,像陳明才這樣的人在社會上并不多見,他人生的起伏轉折,與流浪貓狗結緣的前因后果,還得從改革開放講起。
早年,陳明才踏入社會后在重慶一家彈簧廠工作,主管生產科的生產業務。1978年12月中共召開完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黨和國家的發展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陳明才的工作起初還并未受到很大影響。
但1981年,國家頒布施行工商管理條例明確指出計劃經濟專為市場經濟的形勢變化。這一年,陳明才轉到銷售科做銷售,并開始接觸市場經濟。后來,單位定點安排員工在東三省學習,首站落腳哈爾濱,其中就有他一個。陳明才正是在這幾年的時間里,對市場經濟的概念和社會形勢的發展逐漸有了清晰認識,甚至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觀念。
1986年,不甘平凡的他開始試水第二職業,也就是如今我們常說的“斜杠青年”。不滿足于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在單位工作之余,陳明才琢磨起了五金生意,很快上道。
憑借著多年在單位銷售科的業務工作和人緣關系,陳明才積累了不少人脈資源,這為他第二份工作——摩托車生意打下了堅實基礎。當時,摩托車生產交易是國家嚴格把控的,不允許私人經營,唯獨陳明才借機“鉆了社會主義的空子”,憑借過人膽識在這一行掙了些小錢,還積攢了不少從商經驗。
但單位每月的固定收入和私下經營的小本買賣早已滿足不了他的野心。1993年,陳明才決定停薪留職,走出舒適圈下海做生意。
陳明才的岳父岳母十分洞曉他的心思,在得知西南政法大學的學生食堂允許外人承包經營的消息之后,第一時間便告訴了家里的這個大女婿。機緣巧合,陳明才順勢攬下了西南政法大學的食堂經營權,還做的風生水起。當時,單位一個月固定工資平均是每月140元,而承包食堂一年就能讓陳明才賺大幾十萬,這個數字在當年的確令人咋舌。
也正是因為經營食堂的原因,讓陳明才遇到了改變他人生走向的那只流浪狗。
2
某天,像往常一樣在菜市場采購食材的他碰到了一只流浪狗,便隨手丟了一片鹵肉過去,不曾想這只小狗竟一路跟隨他走到家中。
這個不經意的舉動,讓他和妻子鄧雪梅對這只流浪狗產生了惻隱之心,看著狗狗的可憐模樣他們于心不忍,干脆就收養了起來。從此,兩人便走上了漫長的動物收養之路?吹铰愤呌辛骼说呢埞繁銕Щ貋,聽到有人說哪里的貓狗被虐待了便趕去解救,“ 好幾次有人告訴我們,哪里的餐館要殺狗賣肉,我們為了救狗還和老板發生爭執,最后僵持不下,只得花錢買下來。”
以至于后來,熟悉陳明才的人只要在街上看到流浪貓狗,第一反應就是先聯系他。
救助流浪動物的同時,陳明才的商業生意也并未耽擱。有著敏銳洞察力的他,在高校食堂承包餐飲生意之外,1995年還與人合伙投資了一家公司。日子就這樣過著,直到1999年,眼看著收養的小動物越來越多,陳明才和妻子二人索性租房專門收留這些流浪貓狗,最多的時候,他們同時租了四套房收養小動物,后來考慮到在市區實在不方便,陳明才才選擇離開渝中區,舉家搬遷到白市驛。
攜妻帶口的陳明才,為了能夠繼續照顧這些流浪動物,在白市驛還單獨租了一個農家小院,“差不多有十畝地,專門用來安置牠們的飲食起居”。這一年的陳明才沒有工作,全職照顧流浪動物,日常開銷非常大,各種支出花費如流水,很快,他意識到再這樣下去必定會“坐吃山空”,“還得老老實實回去做生意”。
2000年,盤掉了沙坪壩的餐飲生意之后,陳明才在白市驛開起了美容院,還接手做起了雅芳品牌的直銷,沒過多久就升到了重慶市西部地區的區域經理一職。據他回憶,在最輝煌的那一段時間里,曾開了三個化妝品專賣店,還額外投資了一個美容學校。
剛開始,陳明才的店生意很好,一年能賺好幾十萬。寬裕的物質條件下,他救助小動物的步伐也更大了,到了2005年,農家院子里的的流浪貓狗超過300多只,每個月光是用在小動物身上的開銷就過數萬元。在越來越多的市民群眾知道白市驛有這樣一個“狗爸爸”和“狗媽媽”之后,更是不間斷地送流浪貓狗去他那兒,毛孩子的數量只增不減。
救助基地
因為投入了太多精力在流浪貓狗上,后期陳明才的生意大不如前,開銷也越來越大。和妻子商量后,他轉手賣掉美容院,全身心投入到對小動物的照顧中。同年8月,重慶市小動物保護協會正式成立,陳明才成為了這家非盈利性民間組織的負責人,并著手籌建起小動物保護基地...
3
2007年元月,在經過一年多的籌備工作后,陳明才在白市驛大河村租下了12畝地,作為重慶市小動物保護協會的愛心基地,“為了這個基地,我們把在白市驛鎮上買的房子也賣了,加上賣美容院的錢,一共十多萬全投在這個基地的建設中?蛇@點錢也只能做一些前期的工程。”
協會基地是他舉債修建的,生意場上的不得志,造成了后期陳明才連維持基本生活都很困難,兩口子最艱難的時候身上連五塊錢都拿不出來,面對著幾百只嗷嗷待哺的流浪動物,不得已開始接受社會捐款。
協會志愿者
好在有熱心公益與救助的志愿者能夠幫襯,一時之間讓協會的影響力迅速擴大,志愿者人數甚至超500人。陳明義兩口子的工作被分解了不少,協會的管理經營也變得有章有法。
2017年,協會的流浪動物數量已高達2700只,基地龐大的流浪動物數量始終是他的心頭之憂,尤其是每年寒冬之際?2018年冬天卻發生了一件讓他倍感溫暖的事,E寵公益組織的“讓這個冬天不太冷”愛心捐助活動負責人在11月份聯系到他,并捐助了大量的愛心被和海爾什愛心糧給小院。
陳明才私下告訴我,他很感謝這個活動幫他及時解決了毛孩子們的過冬問題,但其實心里還曾有過疑慮,“主要是海爾什這個牌子的寵物糧,從沒有給毛孩子們吃過,說實話有些不放心,為了確保沒問題我自己偷偷試吃了很多。”事實證明他的做法沒有問題,小院的毛孩子們也吃的很健康。畢竟小院的動物數量龐大,食物中毒一旦發生將帶來不可逆的影響,而他的親身試吃就是為了把好這一關。
作為協會的負責人,和這兩千多只流浪動物的“狗爸爸”,他必須挑起大梁。盡管,愿意救助和照顧流浪動物的好心人越來越多,但協會仍然長期面臨著經費短缺的大小問題,焦躁不安的他平均每天睡眠時間只有4小時,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毛孩子們的基本溫飽問題上,“口糧是萬萬不可斷的”。
協會志愿者
精力的過度分散消耗了他大量體力,加上多年的睡眠、飲食不規律,終于還是病倒了。前年,陳明才在醫院被查出胃癌,協會志愿者幫他四處籌錢集資做化療,好在切掉四分之三的胃后,總算也保住了這條命。
手術臺上下來的第一句話,就是關心基地那2700只流浪貓狗怎么辦?
陳明才不敢倒下。
4
從死亡線上被拉回來之后,他的干勁似乎更足了。如今身體狀況恢復的不錯,協會目前也還是由他牽大頭、負主要責任。年近70的陳明才仍然保持早起的習慣為毛孩子們采購食材,照顧牠們吃喝拉撒,還管理著協會大小事務,“要忙的事兒太多了”。
協會志愿者
當問及他打算什么時候“退休”時,他苦笑,“協會現在還不能放手”。在陳明才看來,基地和協會的管理工作需要有一個專業團隊來長期執行,公益救助事業只有發展到一定階段,給政府和社會呈現出積極、正面的良好形象,才能最終反哺到公益事業本身,而這條路將很難走。
何況,憑借個人的一己之力,是非常薄弱的。“我不是神,我也會倒,我也會有做不動的那一天...”
回憶起救助的初衷,陳明才感嘆,自己當初的想法很簡單,小動物也是一條生命,只是抱著救一個是一個的心態,未曾想這一做就是幾十年。“再來一次,我可能很難想象自己是否還有勇氣去承擔這么多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