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懶猴的品種介紹
中文學名: 懶猴
中文別名: 蜂猴,風貍
英文名: Slow Loris
二名法: Loris tardigradus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亞綱: 獸亞綱 Theria
目: 靈長目 Primates
亞目: 原猴亞目 Strepsirrhini
科: 懶猴科 Lorisidae
亞科: 蜂猴亞科 Lorinae
屬: 蜂猴屬 Loris
種: 蜂猴 L. tardigradus
分布: 主要產于印度和斯里蘭卡雨
懶猴的外形特點
蜂猴是體型較小的一種原猴類,體長280~380mm;體重680~1000g,成體體重700~1500g,雄性平均體重680g,雌性平均體重625g;尾長22~25厘米。[2-4]
頭圓,吻短,牙齒36枚,眼大而向前,具暗褐色眼眶環和淺棕色的三角形眼上斑,眶間至前額為逐漸加寬的亮白色線紋,眼間距很窄,耳廓半圓而朝前。前后肢粗短,等長,手的大拇指和其他4指相距的角度甚大,第二指、趾極短或退化,除后足第二趾是爪形外,其他指、趾的末端有厚的肉墊和扁指甲。[2-3]
體毛短密,顏色變異很大。眼、耳之間,面頰、頸側至肩背呈暗灰白色,背部棕、棕紅或灰色,頭頂至腰背有一條顯著的棕褐色脊紋,至尾基部逐漸變窄,色澤變淺,至頭頂分成兩岔延到耳端及眼周圍,腹面棕色或污灰白色。[2-3]
懶猴具有毒性,這是極少數哺乳動物才具有的能力。為了獲得毒液,懶猴會用手摩擦腋窩附近的腺體,之后將毒液涂在牙齒上。人或捕食者若被懶猴咬傷,將導致致命的過敏性休克。
懶猴可能會利用毒液進行捕獵,甚至是保護幼崽。有證據顯示,懶猴母親在離開孩子去覓食之前,會將毒液涂到幼崽的身上,以此威懾潛在的捕食者。
懶猴的生活習性
活動
夜行性、樹棲,極少下地,其活動、覓食、交配、繁殖及眠休等均在樹上度過,白天蜷縮成團隱蔽在高大喬木的樹洞、枝葉繁茂的樹冠附近或濃密枝條的枝叉上休息,黃昏后開始活動覓食。性喜單獨活動,行動特別緩慢,多為攀爬式運動,不會跳躍,只有在受到攻擊時,才有所加快。
蜂猴被稱為懶猴,是因為它畏光怕熱,白天在樹洞、樹干上抱頭大睡,鳥啼獸吼也無法驚醒它。它的動作非常緩慢,走一步似乎要停兩步。曾有人做過觀察,發現蜂猴挪動一步,需要12秒鐘時間。
蜂猴動作雖然慢,也有保護自己的絕招。由于它一天到晚很少活動,地衣或藻類植物得以不斷吸收它身上散發出來的水氣和碳酸氣,在它身上繁殖、生長,把它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使它有了和生活環境色彩一致的保護衣,很難被敵害發現。因此,蜂猴又得了一個雅號——擬猴,意思就是它可以模擬綠色植物,躲避天敵傷害。
捕食
蜂猴的食物主要是熱帶鮮嫩的花葉和漿果,也捕食昆蟲,善于在夜間捕食熟睡的小鳥,喜食鳥蛋。[5] 也喜食蜂蜜,因此名“蜂猴”。
特性
在蜂猴的胳膊肘內側的腺體能夠產生毒素,當它們梳理毛發時,毒素會遍布它們的皮毛,當其受到威脅時,蜂猴會滾成一個球,只留下有毒的皮毛在外面。當捕食者在樹上時,它們也會滾成一個球從樹上落下,從而逃避危險。有時它們會采取牙齒咬的被動防御方式來逃避敵害。[8]
溝通
蜂猴利用視覺、聲音、觸覺和化學信息來溝通,會做氣味標記來通信,也能夠利用超聲波來感知。
懶猴的喂養方法
近年來飼養懶猴的人越來越多,它們一直這么受歡迎的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它們非常聰明,它們可以利用視覺、聲音、觸覺和化學信息來溝通,會做氣味標記來通信,也能夠利用超聲波來感知。
懶猴是一種非常易馴養的觀賞動物,可能你在飼養前并不知道他們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小編提醒各位主人,飼養另類寵物還是在飼養前先做好品種了解,不要盲目飼養。
在懶猴的胳膊肘內側的腺體能夠產生毒素,當它們梳理毛發時,毒素會遍布它們的皮毛,當其受到威脅時,懶猴會滾成一個球,只留下有毒的皮毛在外面。當捕食者在樹上時,它們也會滾成一個球從樹上落下,從而逃避危險。有時它們會采取牙齒咬的被動防御方式來逃避敵害。
如果你已經飼養了懶猴,那么怎樣才能養好他們呢?小懶猴是非常好飼養的,白天不必給食(白天睡覺),晚上成體約半個香蕉,半個蘋果,2-3片橘子,蟋蟀1天5只,面包蟲2天一次,約10只。飼養籠最好夠大放置樹支,必備水盆,最好是開水,不然生水容易拉肚子。出生的小猴猴媽媽總是抱的緊緊的,待2星期后小猴會在媽媽身上爬,此時可用食物將母猴引開,把小猴拿出喂司加水的牛奶,另外要給母猴增加營養,每日十只蟋蟀。保證母猴有足夠的奶水。溫度20-25度,溫度過低不必給食,不然容易消化不良。
懶猴的食物主要是熱帶鮮嫩的花葉和漿果,也捕食昆蟲,善于在夜間捕食熟睡的小鳥,喜食鳥蛋。 也喜食蜂蜜,因此名“懶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