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鏡猴的品種介紹
眼鏡猴是世界上僅存的最小體型的猴子之一,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地區,因此一般只能在當地看到該猴,因其數量稀少,屬于瀕危物種,現已受到國家保護。
眼鏡猴非常容易受到棲息地變化的影響。如果棲息地被破壞,它們的數量就會減少。而通過檢查和計算以及對其他標識的推斷,專蘇拉威西島的森林中應該只剩下大概800到1200只眼鏡猴了。
中文學名: 眼鏡猴
英文名:Philippine tarsier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門: 脊索動物亞門
綱: 獸綱
亞綱: 后獸亞綱
目: 靈長目
亞目: 原猴亞目
科: 眼鏡猴科
分布: 蘇門答臘南部和菲律賓部分島嶼
屬于夜間活動的動物,一般在樹上搭建棲息場所,和其它的家庭成員住在一起。眼鏡猴體形只有人類拳頭般大小,而且長著一條長長的尾巴,乍一看和老鼠或松鼠差不多。此外,眼鏡猴是世界上唯一不吃植物的靈長類動物,一般以蝗蟲、蟋蟀(詳情介紹)、蒼蠅和蚊子等昆蟲為食。
眼鏡猴的外形特點
眼鏡猴的體型僅僅只有成年人的拳頭般大小,它的外形與松鼠老鼠非常相似,理想的成年眼鏡猴的身長應在85-160mm之間,理想的體重應在80-165g之間,尾長通常都超過體長。
眼鏡猴是體形極小的一種靈長動物。背毛質地柔軟,為帶有銀色光澤的灰毛,腹毛淺灰色。頭圓,吻及頸短,耳殼薄而無毛,眼睛非常大,直徑達16毫米。前肢短、后肢長,趾尖有圓形吸盤,可以在許多光滑的物體表面停留。臉盤向前,眶間隔薄。眼適于夜視,視網膜沒有視錐。除第二和第三趾有爪外,其余各指、趾均具扁甲。后肢長,胚骨和誹骨融合,而附骨特長,因而有附猴之稱。尾細長,尾端多毛。
眼鏡猴每一只眼睛重達3克,比它的腦子還重。它們對危險非常敏感,甚至在休息時,也會睜著一只眼。如按照身體的比例來計算的話,眼鏡猴在靈長類動物中可榮獲得項冠軍:眼睛最大、耳朵最大、趾骨最長。
眼鏡猴的生活習性
棲息地點
眼鏡猴是東南亞熱帶和亞熱帶茂密森林中的樹棲動物,喜歡生活在茂密的次生林和灌叢中,原始林中也有分布。
繁殖過程
雌獸長有2~3對乳頭,懷孕期為180天左右,每胎產1仔。幼仔出生后只有6厘米長,身上被有絨毛,眼睛已經睜開。
生存技巧
眼鏡猴能身體不動而讓頭幾乎整整轉動一圈。這有助于它發現獵物和避開像貓頭鷹與小貓等敵人。 有高度適應樹上跳躍的能力,能在樹間十分準確的跳躍3米多遠的距離,可以用四肢行走,靠后肢在地面上跳躍或奔跑,還能爬樹,也能從樹干下滑,圓盤狀的指墊多少有吸盤的作用,利于攀緣。多獨棲,有時成對棲息,每對產一仔。雌猴懷胎6個月便生產,幼猴一出世便能抓住母親或緊抱樹枝。眼鏡猴1年1胎。
眼鏡猴會笨拙地沿著樹枝慢吞吞地挪地,但通常它們是通過跳躍來移動的。跳躍時,它們突然伸直自己長長的后腿跳向空中,再落在距自己2米遠的另一棵樹上。如果有必要,它還能中途拐彎。
小眼鏡猴生下來時就己發育得很好。它們有厚實的毛皮,眼睛也是睜開的,一生下來就能爬,能抓往母親的毛。如果母猴要走比較長的路,它會將幼仔銜在口中帶著走。
眼鏡猴的喂養方法
眼鏡猴在野外生存壽命可達15-20年之久,比較可惜的是這種猴子不適合養在家里,當它習慣了這塊水土,它終生將離不開。倘若離開了它會極其戀鄉,在菲律賓人們曾試圖帶到其他地方喂養,均以失敗告終。
野生環境中的眼鏡猴非常害羞,它們相當不習慣與人打交道。只有在人工飼養環境里長大的少數眼鏡猴,才不介意這種輕柔友好的接觸。除了睡覺和抱著樹枝發呆,眼鏡猴最關心的就只有吃蟲子了。
眼鏡猴會笨拙地沿著樹枝慢吞吞地挪地,但通常它們是通過跳躍來移動的。跳躍時,它們突然伸直自己長長的后腿跳向空中,再落在距自己2m遠的另一棵樹上。如果有必要,它還能中途拐彎。
眼鏡猴是東南亞熱帶茂密森林中的樹棲動物,生活在菲律賓的一些島嶼上和印尼蘇門答臘島南部一帶。由于菲律賓的森林越來越少,使眼鏡猴失去適合棲息的環境,因而面臨絕種的邊緣。眼鏡猴一年只能產下一個寶寶,由于數量已經很少,它已經成為瀕危動物。
眼鏡猴能身體不動而讓頭幾乎整整轉動一圈。這有助于它發現獵物和避開像貓頭鷹與小貓等敵人。 有高度適應樹上跳躍的能力,能在樹間十分準確的跳躍3m多遠的距離,可以用四肢行走,靠后肢在地面上跳躍或奔跑,還能爬樹,也能從樹干下滑,圓盤狀的指墊多少有吸盤的作用,利于攀緣。多獨棲,有時成對棲息,每對產一仔。雌猴懷胎6個月便生產,幼猴一出世便能抓住母親或緊抱樹枝。眼鏡猴1年1胎。
小眼鏡猴生下來時就己發育得很好。它們有厚實的毛皮,眼睛也是睜開的,一生下來就能爬,能抓往母親的毛。如果母猴要走比較長的路,它會將幼仔銜在口中帶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