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猴的品種介紹
嬰猴(學名 Galago senegalensis),也叫塞內加爾嬰猴,是一種小型的夜行靈長目動物,屬于嬰猴科嬰猴屬。它們有大眼睛,強壯的后肢,長長的尾巴。以昆蟲及其他小動物、水果和樹汁為食,靈長目原猴亞目嬰猴科唯一的屬。身體較小,大體上與松鼠一般大,樹棲、夜間活動。行動敏捷,善于跳躍,一躍可達3~5米。頸部非常靈活,能向后回轉180°;胸腹部各有1對乳頭。嬰猴在形態上與懶猴有某些共同之處,曾被列入懶猴科。
中文學名:嬰猴
拉丁學名:Galago senegalensis
別 稱:叢猴、叢林嬰兒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哺乳綱
亞 綱:獸亞綱
目:靈長目
亞 目:原猴亞目
科:嬰猴科
屬:嬰猴屬
種:嬰猴種
分布區域:非洲中部
拼 音:yīng hóu
英文名:Northern lesser galago
嬰猴的外形特點
嬰猴在形態上與懶猴有某些共同之處,曾被列入懶猴科。
是一種低等猴,大體上與松鼠一般大,眼睛又大又圓,耳朵像蝙蝠,臉像貓。它的后肢較長,臀部肌肉十分發達,富有彈跳力,一條又肥又長的尾巴向前豎起,以保持平穩平衡并起到舵的作用。嬰猴毛色很多種。各種嬰猴的手指和足趾都生有扁平的圓板,以便于爬樹及抓住光滑的平面。它們喜群居,晝伏夜出,動作敏捷可輕易地跳躍4米遠的距離。
靈長目原猴亞目嬰猴科唯一的屬。因大多數體型很小而得名。模式種體長僅11.5~17厘米。其他種類體長不超過38厘米,尾長15~47.5厘米,體重80~1240克;外貌似松鼠;眼大;耳大,為膜質、活動時直立,休息時能像扇子一樣折疊倒伏;被毛細軟而密,無光澤,灰棕至褐色,腹面略淺淡;腿比臂大,足很長,指、趾的末端有大軟墊,適于在表面光滑的物體上爬行,具扁的指、趾甲;頸部非常靈活,能向后回轉180°;胸腹部各有1對乳頭。
嬰猴,或者叢林嬰兒,是一種小型樹居的靈長類動物,發現于非洲南撒哈拉(Sahara)的森林和熱帶稀樹草原地區。它與懶猴屬(lorises)和樹熊猴屬(pottos)相近。嬰猴長度包括尾巴從10~30英寸不等(25~75厘米),比其他種類猿猴的身體還要長。嬰猴長有厚而柔軟的皮毛,表層是灰色或棕色,內部為淺灰色或淺黃色。它們的臉為圓形,長著大而圓的眼睛。
大部分嬰猴所有的手指和腳趾頭上都長有扁平的指甲,但是尖爪嬰猴(needle-clawed galago)在食指和第二腳趾上長著尖利的指甲。嬰猴的手腳是天生的抓握工具,腿和腳長而有力。嬰猴可從一顆樹或樹枝上跳躍15英尺到另外的樹或樹枝上,并且可以在地面上像袋鼠一樣跳躍。
嬰猴的生活習性
樹棲、夜間活動。行動敏捷,善于跳躍,一躍可達3~5米。白天在樹枝或樹洞中休息,有時亦住在廢棄的鳥巢中。集小群取食植物及其花果、種子、昆蟲(特別喜食蝗蟲)、蝸牛、樹蛙等,較大型種類也吃蜥蜴和鳥蛋,甚至能捕捉飛鳥和鼠類。夜間用光源照向它的眼睛,反射到我們肉眼是紅光,而不是像犬科動物一樣的藍光。
嬰猴的喂養方法
嬰猴與其他種類的猴子一樣,喜食水果、昆蟲,特別是蝗蟲。在野外它們通常是集小群取食植物及其花果、種子等?谖侗容^重的還吃蜥蜴和鳥蛋。甚至能捕捉飛鳥和鼠類。
夜間用光源照向嬰猴的眼睛,反射到我們肉眼是紅光,而不是像犬科動物一樣的藍光。
嬰猴長至四個月后便可以生育,是一夫多妻制,每年繁殖2次,分別為11月份和2月份,每胎產1~3仔,孕期約110~1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