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花龜的品種介紹
華花龜屬于入門級的水龜品種,雖然野生個體數量稀少,但是經過人工繁育,市面上見到的人工繁育個體卻很多,中華花龜屬于比較容易飼養的水龜品種,在大陸也比較容易買到。
中文學名:中華花龜
別稱:花龜、珍珠龜、長尾龜、臺灣草龜
英文名:Chinese Strip-necked Turtle
二名法:Ocadia sinensis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爬行綱
亞綱:無孔亞綱
目:龜鱉目
科:潮龜科
屬:花龜屬
種:中華花龜
分布區域:老撾、越南、中國大陸南部、中國臺灣。
外觀特征:幼體緣盾的腹面具黑色斑點,似一粒粒珍珠
生活習性:常生活于低海拔的水域,如池塘、運河,緩流的河流中
繁殖習性:中華花龜每年3-5月份繁殖,每窩產卵7-17枚,孵化期約60天。
食性:為雜食性動物,會食魚、蝦、水中植物等。和中華草龜(詳情介紹)、紅耳巴西龜不屬同一龜種。
中華花龜的外形特點
中華花龜的外觀看上去與中華草龜很像,所以中華花龜又被稱為臺灣草龜。中華花龜的背甲同樣有著三條棱,背甲的形狀趨于橢圓形,頭部的花紋很多,就像一棵絲瓜。
一、中華花龜的外觀特征
中華花龜背甲長20厘米,寬16厘米。中華花龜頭部、頸部及四肢的皮膚上都長著亮綠色和黑色的條紋,龜頭部較小,頂后部光滑無鱗,上喙有細齒,中央部有凹陷。幼體背甲呈淺灰綠色,有三條明顯的脊棱。成年背甲會變為偏向棕色,背甲上的其中兩條脊棱會漸漸消失。腹甲棕黃色,每一盾片具有一塊大墨漬狀斑塊,腹甲后緣缺刻。甲橋明顯,背甲腹甲間借骨縫相連。中華花背甲呈粟色且略拱,后緣不呈鋸齒狀。
二、中華花龜的雌雄鑒別
雌龜較大,泄殖腔孔位于背甲后部邊緣內;雄龜較小,背甲色較黑,尾部粗且長,泄殖腔孔位于背甲后部邊緣外。雄性背甲較長,后部較窄,肛孔位于腹甲后緣較遠,雌性背甲寬大,殼較拱,肛孔位于腹甲后緣較近。臺灣條頸龜與其它產地的有較大差別,但現未承認其為新亞種。
中華花龜的生活習性
中華花龜是高度水棲的,生活在低洼處水流緩慢的池塘,沼澤和溪流中。 受驚后即潛入水底,但也耐干旱,無水之地也能生存。性情溫順,偶爾攻斗、不咬人,適應性一般,生命力強。
中華花龜條頸龜有群居的習性,一般是兩只一起穴居,多時一穴有七八只。中華花條頸龜是變溫動物,其活動受溫度影響,每年11月份至翌年3月份為冬眠期,4月份開始外出活動。食性:雜食性動物,會食魚、 蝦、水中植物等。
水溫10℃左右時,進入冬眠期;水溫15攝氏度左右時略有爬動;水溫20℃左右能活動、進食;水溫22℃以上活動量、食量增大。食性雜,日常飼養條件下可喂豬肉、飼料,魚肉、小蝦等,尤其喜食小米蝦,每星期喂3次,每次食量按龜體重的5%,也可適當提高,但不能突然提高,應循序漸進,使它逐漸適應,以免引起消化不良癥。
中華花龜的喂養方法
中華花龜對于食物的選擇沒有特別的要求,不同于其他的龜類,中華花龜更喜歡吃一些肉類的食物,雖然它可以吃一些龜糧,但是這并不能滿足其全部的營養,所以要飼喂一些魚類等。
中華花龜日常飼養條件下可喂豬肉、魚肉、小蝦等,尤其喜食小米蝦,每星期喂3次,每次食量按龜體重的5%,也可適當提高,但不能突然提高,應循序漸進,使它逐漸適應,以免引起消化不良癥。中華花龜的飼料不管是動物性的還是植物性的,都要保證新鮮,防止腐敗變質。氣溫不高時可早上投喂,投料不宜過多,防止殘餌污染水質。
夏季,水溫34℃左右時,龜的進食量較大,此時應加大投喂量,以加速龜的生長,若無需繁殖,也可每星期喂2~3次。日常應勤換水(可在喂食前進行),但不能用井水,以免水溫差過大,引起不良后果。秋季是飼養龜的關鍵。俗話說春養骨頭,秋養膘,龜體內儲存的營養物質多少,直接影響到龜冬眠的成敗。所以,在秋季首先要加大投喂量,其次在餌料中還應添加維生素C和復合維生素,以提高龜的抵抗能力。
日常還應注意環境溫度的變化,夜間溫度在18℃左右,以免適得其反,引起疾病。秋季飼養的好,有利龜的冬眠,冬季可將龜放到潮濕的沙土上,或放在10厘米水深的缸中,讓其冬眠。水溫不能低于8 ℃以下。否則龜的冬眠安全將受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