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瘦蛇的品種介紹
綠瘦蛇(學名:Ahaetulla prasina)為游蛇科瘦蛇屬的爬行動物,俗名菱頭蛇、藍鞭蛇、鶴蛇。分布在錫金、印度、經緬甸到中南半島、向南經馬來半島到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以及中國大陸的福建、廣東、香港、廣西、貴州、云南、西藏等地,生活習性為樹棲。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尼西亞爪哇。
中文學名 :綠瘦蛇
拉丁學名 :Ahaetulla prasina
別 稱 :大藍鞭蛇、鶴蛇、瘦綠蛇
二名法 :Ahaetulla prasina(Reinwardt,1827)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爬行綱
目 :有鱗目
亞 目 :蛇亞目 Serpentes
科 :游蛇科Colubridae
屬 :瘦蛇屬 Ahaetulla
種 :綠瘦蛇
分布區域 :南亞和東南亞;雨林、農田。
命名人、時間 :Boie, 1827
IUCN保護級別 :LC
英文名 :Green Vine Snake
綠瘦蛇的外形特點
性情溫和,具有1~2枚后溝牙,有輕微毒性。體形細瘦修長,成體全長1.5米左右,最大者可達2米。頭大而細長呈六邊形,吻端尖。瞳孔呈橫向線形,看似瞇眼。尾長,有纏繞性。身體背腹面均為綠色,腹面色明顯淺于背面。棲息于山區灌叢上,晝行性。
型態特征:具有細長優美的體型,成蛇體色為淺褐色、黃綠色或熒光綠色,身體兩側有兩行淺色的白線。
綠瘦蛇的生活習性
其一般生活于平原、丘陵及山區、常棲于林木蔥茂處以及亦見于田邊雜草叢中或山坡路上。其生存的海拔范圍為90至1620米。我國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云南省僅分布于滇南和滇西熱帶地區。飼養溫度白天為24-28°C,晚上降至22-24°C,濕度保持在75-80%。
以蛙類、蜥蜴、小鳥等為食。卵胎生。被驚擾時將頸部彎曲成“S”形,作進攻狀。
綠瘦蛇的喂養方法
以蛙類、蜥蜴、小鳥等為食。